鸭浆膜炎怎么有效治疗
流行病学分析
该病主要感染鸭,某些禽类也可感染。在自然情况下,2~5周龄雏鸭易感,但现在饲养全程都可感染。在污染鸭群中,感染率很高,可达90%以上,死亡率在5%~80%之间。育雏舍鸭群密度过大,空气不流通,地面潮湿,卫生条件不好,饲料中蛋白质水平过低,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以及其他应激因素等均可导致该病发生和流行。
该病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伤口感染,被细菌污染的空气是重要的传播途径,经蛋传递可能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原因。该病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冬季节较为多发,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致使死亡率增高。
二、临床症状
病程一般为1~2天。2~5周龄的鸭病程可达1周以上,呈急性或慢性经过。主要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肢软卧底,不愿走动,常呈犬坐姿势,进而出现共济失调,痉挛性点头或摇头摆尾,前仰后翻,成仰卧姿势,有的可见头颈歪斜,转圈(注意与鸭病毒性肝炎区分),后退行走,病鸭消瘦,呼吸困难,最后衰竭死亡。
三、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首先选择地势较高、干燥、阴凉的场地建鸭舍;其次抓好消毒环节,每批饲养的鸭一定做到全进全出,保证养鸭场地少污染或较安全的环境;第三,不要采取套养的方法;第四,减少应激因素,特别注意育雏环境的卫生条件,保持干燥通风,注意防寒,防止密度过大。
治疗方案:
使用鸭浆通治+地米头孢分点注射。
预防时,每只雏鸭皮下注射血清0.5ml,一针即可
治疗时,15日龄以下每只注射1ml,15日龄以上每只注射2ml,隔日再注射一次;
成鸭0.5ml/kg,一天一次,重症连用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