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员工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1、在思想上做好充分准备,时刻保持警醒基层领导干部对各种突发事件,要有一种常备不懈的精神状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对自己管辖范围内或负责的工作中,可能突然发生的情况,要高度警觉,心中有数,不能有侥幸麻痹心理。当然,这种高度警觉,是在清楚洞察形势、科学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保持的警觉,而不是心中无数,整天精神高度紧张,惶惶不可终日,那就变成了有事没事瞎紧张,盲目的警觉。

3、如果能科学把握这些规律,就能进行主动的、科学的预防和预警,及时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把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因此,基层领导干部必须站得高看得远,比一般群众研究得要深一些,预见性要强一些,平时想问题、办事情,善于发现倾向性、苗头性、全局性的因素,锻炼见微知著的能力,做到未雨绸缪,始终保持一种清醒的警觉,能够避免的,及时进行预防,在无法避免时,也能够做好应对的准备,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5、一种应急方案这次没用上,可能有多方面原因,或许是因为我们预防工作做得比较好,消除了产生突发事件的隐患;或许是某些因素发生了变化,阻止或延缓了事态进一步激化,怵臂勺沩暂时没有爆发。当制定的应急方案没派上用场时,基层领导干部要及时做好群众和一般干部的思想工作。如果我们在群众中进行了广泛动员,并领导群众采取了切实的预防措施,而事件并没有像原先预期的那样发生,更要及时向群众作出认真负责的说明,消除误解,避免群众认为应急方案根本用不着,而增加了以后的工作难度,降低了领导的威信。

7、群众对基层领导干部的信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培养和平时积累,基层领导干部只有在日常工作中积极为广大人民群众多办实事、好事,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群众信任。有的基层领导干部遇到突发事件,往往埋怨群众在觉悟不高,不理解领导意图。实际上,基层领导干部只有认真总结教训,扎实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在关键时候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